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注冊 | 找回密码

163 加中网–加拿大曼尼托巴中文门户网站 | 温尼伯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上海IC行业200工程师群迁新加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13 19: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IC行业200工程师群迁新加坡
-------------------------------------------
加拿大中文网 <a href=http://163.ca>http://www.163.ca</a>


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郑良中/胡鹏(化名)庆幸自己抓住了机会!在今年8月以前,胡还是中芯国际的一位芯片制造工程师,在被挖到台湾联电新加坡公司(UNCI)时,他刚好工作满2年。胡坦言“离开主要是薪资问题”──同样是做芯片制造师,但身在新加坡,收入却差不多是原来在上海的5倍。(chinesenewsnet.com)

据胡鹏介绍,他在上海的月薪一般是3000多元,“加上加班费,每月4000元也就撑死了”。而在新加坡,他每个月的收入不低于3000新元,按照目前的外汇比率,也就是15000元左右。“另外公司还提供住宿、机票等福利待遇。”胡鹏追问记者,“遇到这样的事情,换了你走不走?”(chinesenewsnet.com)
事实上,胡鹏只是近期流向新加坡的芯片工程师群中的一个代表。这些流失工程师主要来自沪上的中芯国际、宏力、华虹NEC等知名半导体企业,“有多少人被挖走了很难统计,隔壁的宏力走的也不少。”中芯国际不止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单知道去UNCI的就有40多人,去新加坡的有200多人。”(chinesenewsnet.com)
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上海)的张迎铭女士连连惊呼:“意外,很意外。”此前的1990年代中期,国内半导体行业低迷,一大批微电子专业人才因为工作岗位稀少集体流失到新加坡。但与10年前相比,这一次人才流失却是在行业相当景气甚至是峰顶时流走,而且被挖走的也都是本土企业最近一两年培养起来的半导体人才。(chinesenewsnet.com)
10年前上海流失的半导体人才,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回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主要的半导体人才大都是海归派或者台湾人。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薛自评价说:“这批回流人才,目前已成了长三角芯片企业的‘顶梁柱’。”而这场沪上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人才流失,会造就未来长三角半导体企业新的一批“顶梁柱”?还是一次永久性的告别?(chinesenewsnet.com)
“这是正常的流动。”中芯国际一位工程师说,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人才毕竟有限,用人就只有从国外挖,刚好上海的芯片人才差不多培养起来,于是“(新加坡)就拣熟的柿子摘了”。(chinesenewsnet.com)
据透露,这次挖人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东南亚芯片公司扩大产能导致人员短缺。据商务部网站报道,新加坡正聚集越来越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新加坡政府有意在这个领域培养起世界级的设计公司,市场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chinesenewsnet.com)
“新加坡已有超过3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9月中旬举行的“亚洲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张铭坚透露。他还说,新加坡70多个企业培育中心中,便有一个是专为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业者而设。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世界第六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联发科技宣布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计划五年投资5000万元,预期五年后该研发中心将雇用300多名研发人员。(chinesenewsnet.com)
更宏大的背景在于,今年半导体市场处于发展周期峰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复苏,许多芯片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市场研究公司ICInsights最近报告,目前半导体行业发展周期正处于2004年的峰顶,从2005年开始将出现为期两年的低谷期。ICInsights预计半导体市场今年将增长29%,达到2141亿美元。市场将在2005年出现4%的下降,回落到2055亿美元。(chinesenewsnet.com)
虽然上海IC企业的工资水平在国内属于较高的,但与同行的美国公司相比,仅相当于其1?5。有消息说,“为挖人成功,很多东南亚芯片公司开的待遇直指美国。”──这对国内本土工程师的诱惑力相当之大。(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就此采访中芯国际业务发展部副总谢高峰博士,他以不便回答为由拒绝评论。不过,中芯国际公关部Angela Miao在致记者的回复中说,“在高科技行业,人才之间的流动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据我所知,我们公司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离职现象。”在华虹NEC、宏力等几家上海明星芯片企业,记者得到了类似的答复。(chinesenewsnet.com)
“不是辞职,是合同到期。”中芯国际一位工程师这样告诉记者,“相当一部分人离开,是因为两年的合同在今年7、8月到期了,来挖人的中介公司更是看准了这点。”另外一点就是缺乏归属感。胡鹏提起离开,还是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到哪里都是打工,何必要留恋呢?能够去国外,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机会呢。”(chinesenewsnet.com)
薛自比较理解这种心态,“出去镀镀金,回来升职更容易,怎么说也具有了海外工作经历。”芯片人才比其他行业更看重工作经验,一般工作2~3年才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良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陈震华说,对于新入行的员工来说,这2-3年其实就是免费培养,“好好培养几年,拍拍屁股就走人,企业的确很不爽。”(chinesenewsnet.com)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事,江苏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国外。”陈震华说,这种大规模流失,是大环境下的产物。现在行业比较景气,目前国内外的处境是,只要是芯片人才,无论是设计的、制造的还是封装的,什么人才都抢手。(chinesenewsnet.com)
一直关注半导体行业的汉唐证券并购业务总部韩楚说,“这个圈子其实很小,全球知名的也就那几家。处于全球链上的芯片企业,一是拼资本,一是拼人才、拼技术。(相互挖人)这个问题怎么可能解决呢?这可能也是一种无奈吧。”(chinesenewsnet.com)
不可否认,上海已经成为中国IC工业的重镇,英特尔、英飞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瑞萨科技纷纷进入上海。到2004年3月份止,上海IC行业企业总数约270家,总投资144.60亿美元,注册资金65.98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海IC人才缺口巨大。(chinesenewsnet.com)
据上海市发改委预测,2005年上海市需要至少1万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和1.5万名制造(含测试封装)高级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更是分析认为:“到2010年,上海仅IC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就达到2.17万人。”(chinesenewsnet.com)
在IC产业链中,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原动力。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1998年-2002年五年间,上海几所大学微电子专业培养的IC设计人才累计不过1470人。根据上海市十五期间集成电路发展规划,2005年若能实现“增加10条生产线”的目标,以每条生产线8000人计,至少需要8万IC从业人员。2010年若增加30条生产线,届时则需增加25万人。(chinesenewsnet.com)
 尽管拥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而且国内顶尖学府最优秀的毕业生也在源源不断地集聚上海,但上海华虹NEC一高管还是无奈地对记者表示:“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人才。”(chinesenewsnet.com)
人才匮乏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培养这类人才。上海宽频科技旗下一芯片设计公司的行政主管慨叹:“大部分设计师都去美国了。”如上海高校每年有1200名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去了美国。(chinesenewsnet.com)
是不久前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一项子课题“人才安全”的研究成果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所缺的也是人家所缺的。这份研究报告特别提到,“目前我国人才缺口较大的电脑芯片制造和软件设计等高新技术人才,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也很短缺”。(chinesenewsnet.com)
上海本就不多的IC人才,现在已成为全球锁定的目标。同时,IC人才争夺由过去的“远距离竞争”转向“零距离竞争”。10年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员工90%以上是从国外派来的,如今这些公司90%的人才都来自中国国内

-------------------------------------------
加拿大中文网 <a href=http://163.ca>http://www.163.ca</a> [DISABLELBCOD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4-6-25 04: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4-6-25 04:1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1.204.294.8528
  • 邮箱:163adv@gmail.com
  • QQ:179091654
    移动客户端:即将开放
    关注我们: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