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注冊 | 找回密码

163 加中网–加拿大曼尼托巴中文门户网站 | 温尼伯华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图] [转帖]相机的测光原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21 05:5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海洋在 2003/06/20 11:01pm 第 1 次编辑]

相机的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
如果所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真的是18%,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底片会是曝光准确,原景物亮部、暗部以及中间层次,基本上都能在底片上表现出来。
如果所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底片会是欠曝,白纸会被拍成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曝光补偿。
同理,如果所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8%,例如对着一张黑纸测光,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底片会是过曝,黑纸会被拍成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曝光。
道理上虽这么说,实际操作上也有许多困惑。
相机上不同测光模式所测的区域范围不同,加权算法也不同。有些场景,按点测光模式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需要曝光补偿,而用多区评估测光则不需要曝光补偿... 还有,如何确定所拍摄场景,特别是五彩缤纷的场景,其反光率是高于还是低于18%?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补偿量多少为宜,归根到底都要拍摄者自己去判断决定。这需要拍摄者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对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测光区域范围、测光特性比较了解,对拍摄物的反光率高低能比较准确判断。有关的理论知识和相机测光技术性能资料,书刊杂志和网上都有不少,但修行在自己。

在光线比较均匀情况下,用哪种测光模式,其实差别并不大,大都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曝光。但对于复杂光线的场景,不同测光模式测光参数的差别就比较大了。
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分区评估测光模式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的准确度显然不如点测光模式或局部测光模式。
用点测光,关键是选好测光点,这需要有一定操作经验。有的朋友以为点测光的范围越小越好,羡慕1%甚至更小范围的点测光功能,抱怨EOS的2.5%甚至3.5%的点测范围太大。其实,测光点并非越小越好,而应该是测光点范围内的光照越均匀越好。
有的朋友提出用长焦头测光,拍摄时换上所需要的镜头。这种思路也许是对的,但是,有个因素不能忽略:即使是同档光圈,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实际通光量并不一样。
对于光线复杂场景,实际拍摄中用灰卡测光是一种好办法;也可以分别对暗部和亮部测光,取平均值;也可以确保重点表现部位的曝光准确,其余部位顺其自然。
现代电子相机的测光功能已经很先进,即使对于没多少测光经验的朋友,拍出技术上曝光准确的片子已经不是难题。但是,无论哪种测光模式,都不能适合所有拍摄场景,况且还有人们需要表意性的特殊曝光。从这方面说,测光参数仅供参考,要凭自己的经验去调整控制。当自己没把握的时候,或重要场合拍摄,最好使用包围曝光。
转载自佳能一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3-6-21 06:11: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相机的测光原理

摄影的曝光控制
在学习摄影中, 如何把握好曝光的控制, 也许是一道难题。别说是初学者,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 也时常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光影千差万别,变幻莫测,要想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曝光,既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精确的测光表,同时对摄影曝光原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也显得相当重要。
摄影曝光是指当按下相机快门时,光线(也就是影像)透过镜头,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的过程。为了能获得一张色彩和明暗层次都非常完整的照片,就必须根据胶片的感光度来控制准确的曝光量,这个曝光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曝光。
被摄体常常因为受光的面积、角度和强弱不同,所呈现的光比、反差有异,为了能获得正确的曝光,就必须随时用光圈和快门来调整曝光量,这个调整的依据一是被摄体的照度;一是所使用胶片的感光度。现在,许多中、高档的135相机,一般都装备有自动曝光系统。当你将胶片装入相机时,相机便会自动检读胶片暗盒上的DX编码,自动设置胶片感光度,并依照所读取的感光度,自动曝光系统会根据相机所测得的被摄体照度的强弱来配置与之相匹配的光圈和快门值,这就是相机的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功能。现在相机自动曝光的模式一般有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和S(快门优先)三种。利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来控制曝光,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应付,但要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被摄体和表现目的来调整精确曝光时,自动曝光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对于初学摄影者来说,从测光和曝光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起是十分有用的。
那么,为什么拍摄时一定要曝光准确呢?这是因为它和胶片的特性有关。胶片对明暗和影调的再现能力有一定的界限,也就是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当曝光超出了这个界限时,影像和影调就不能正常地呈现出来。曝光过度,影像会变亮而淡化,曝光不足,影像会变暗而黑化,不管是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都会使色彩和影调得不到正确的还原,失去细节。
胶片的有效曝光区域因胶片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彩色负片一般有8~10EV(相当于8~10级光圈),彩色反转片最小,只有5EV左右。黑白胶片的曝光宽容度最大,有10EV值,但由于黑白胶片的曝光必须和显影统一起来考虑,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曝光,这里暂且不说。彩色负片虽然有8~10EV的有效曝光区域,但值得注意的是彩色相纸所能表现的影调范围也只有5EV左右,也就是说,当你将彩色底片(负片)放大成照片时,便有3~5EV多余影调的选择余地。所以,在控制彩色负片曝光时,可以有效地用这3~5EV的余地来控制曝光。由于负片曝光不足时,意味着底片上没有记录影像,相对于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尚能容易补救一些,一般彩色负片曝光不足一级光圈和过度二级光圈均能印放出满意的照片。所以,使用彩色负片时,最好是比测光值稍微曝光过一级是比较保险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曝光不足一级的彩色底片印放成5~6英寸的照片时,一般看不出什么问题,而一旦大倍率地进行放大时,暗部和颗粒性的弱点将会显露出来。为了保证暗部有充分曝光,彩色负片在曝光控制时可以采用以暗部基准来曝光的方法。也就是说,先以反射式测光表(或相机)测出被摄体的暗部区域,这时所得到的读数为18%灰,然后缩小2.5级光圈来曝光。另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如果你使用的相机是能够手动设置感光度的话,只要将胶片标示感光度设为1/2,也就是说,将感光度为ISO100°的胶片设为ISO50°来拍摄时,自然便曝光多了一级。
彩色反转片由于有效曝光区域比较狭窄,且曝光正确与否,都直接在胶片上反应出来,曝光稍有欠缺,影调和色彩均会得不到正确的还原,这也是许多初学者在拍摄彩色反转片时,总觉得曝光不容易把握的原因。拍摄彩色反转片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曝光控制方法:一为以亮部区域为基准来曝光。也就是说,先以反射式测光表(或相机)测出被摄体的亮部区域,这时所得到的读数为18%灰,然后开放2.5级光圈来曝光。第二种方法是以暗部为基准曝光。同样,先以反射式测光表(或相机)测出被摄体的暗部区域,这时所得到的读数为18%灰,然后缩小2.5级光圈来曝光。第三种方法是以中间调为基准曝光。也就是说,先以反射式测光表(或相机)测出被摄体的亮部区域,然后再测出被摄体的暗部区域,最后取其两个读数的中间值来曝光。如果你是使用入射式曝光表时,直接将测得的照度值,也就是18%灰来曝光,便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以上三种曝光方法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正因为反转片对曝光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实在是把握不准时,也可以采用包围曝光(亦称括弧曝光)的方法,以1/2级光圈或1/3级光圈在测光值的前后多拍几张,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使值得注意的是,在彩色摄影中,不同的色彩对光的反射率不同,为了能正确地将色彩还原,就必须考虑曝光补偿。
黄色:如果按测光值曝光,菜花的黄色显得曝光不足,需要+2/3~+1EV补偿。
◎ 品红:杜鹃花品红的色彩明度很高,按测光值显得曝光不足,+1EV补偿时又有一点曝光过度。
◎ 新绿:逆光中的新绿,+1EV时,透明感能充分表现出来,-1EV补时,能表现出逆光效果。
◎淡紫色:淡紫色的色彩表现十分微妙,单从曝光准确来看,需要+1EV补偿。
◎白色:由于画面全体并非白色,加上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需要+1EV左右补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3-6-21 06:14: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相机的测光原理

拍风光照时几种曝光方法
新浪网摄影论坛 令狐少 2001,1,10
1.一般情况下,对景物进行平均测光不利于强调景物之间的色调对比,因此应走近主体景物测光,以取得正确的曝光.
  2.当主体景物处于阴影中,而背景因受顺光照射而很亮时,为突出主体景物,可以主体景物作为曝光标准,甚至加大一级到二级光圈,使主体景物变得较亮.这时背景会因曝光过度而变虚,或呈白茫茫的一片,从而产生层次感.
  3.当主体景物在阳光下,而背景在深浓阴影中时,以主体景物为准曝光,则会使背景消失在黑暗中,主体就更突出了.
  4.剪影式效果:以明亮的背景作曝光标准.
  5.逆光照射时,如既希望背景有层次又不想使主体完全失去细节,可以设法利用反光物将光线反射到主体景物上, 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曝光则以主景为准.
  6.当景物处于强烈侧光照射下时,明暗反差太大,会失去细节,这时宜对明部测光,以保证明部细节的表现而使阴影变黑.
  7.阴云天气时景物大都较暗,但偶尔有一道阳光透过浓厚云层照亮某一局部景物,使这一景物非常突出,这时摄影者如能把握时机,以这一景物为曝光标准,将其余景物统一在深色基调中,那么就可能拍到一幅难得的低调照片.
  8.在黄昏温暖的光照下拍摄彩照,以主体景物为准曝光,画面景物受光部与背光部会产生明显的色彩冷暖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3-6-21 06:15: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相机的测光原理

摘自《佳能一族论坛》 BILLY/辰淼/桂林等

---------------------------------------------------

[BILLY]:有位网友说,有时为了精确测光,常采用长焦一端测光,再以短焦暴光。而相机均采用最大光圈测光。这样做是否会出现暴光失误?
回答是,没问题。
我想知道的是如何做。我喜欢用中心偏重测光,按照上面的说法,我可以先用80段,测光圆圈套住整个人脸,按照测光值设定相机,然后换到50或者28,构图拍照。是吗?整个过程相机和人的相当位置应该是不变的吧?

--------------------------------------------

[qiushui]:(回应BILLY)1、按我的理解,此法用于点测光比较合适。理由:长焦段选择18%灰的点测范围较短焦段准确。按18%灰测得曝光数值后,可以此为基础按实际需要作曝光补偿。
2、中心偏重测光或多区测光与画面构图各部位的光暗有关,80mm 段与50mm或者28mm的构图不同,各自测出的曝光值大多时候也不同,所以,我认为不宜套用长焦一端测光,再以短焦曝光的方法。宜按实际
使用的焦段取景画面测光。

---------------------------------------------------

[辰淼]:(回应BILLY)此法可行,在某些教材中也见过介绍。
1.对于浮动光圈的镜头,各焦段的通光量不同,要注意曝光补偿;
2.最好用点测光,想拍什么,用长焦端捕捉并测光,锁定测光,构图,曝光补偿,拍摄.

--------------------------------------------------

[桂林]:(回应BILLY)我的看法:
1:首先,假设测光范围内的亮度均匀并充满取景器的话,那么用任何测光方式测出的嚗光量(EV值)应是相同的!因测光的原则是:按测出的EV值曝光,底片上将得到18%中间灰的影像,谓:"正确曝光".而偏重中心与评估测光在景物亮度一致的情况下,将"无所偏""无所评",所以"只能"将该景物还原为中间灰.但在实际应用中,被测范围内亮度绝对相同的情况不多,所以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测出的数值是有差异的,我认为一般情况下用局部测光方式较好,点测光也可,缺点是太"准"太"独"了点,有时还要人为"平均".
2:与镜头的光圈值是否恒定亦无关!因TTL测光方式既"镜后测光",机身测得的是通过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与光圈值无关.早期的TTL测光相机就是用实拍光圈测光,后为对焦与测光同时完成,发展为用最大光圈测光.如AV=2.8时,测得TV=1/120,AV=4时,TV肯定=1/60,否则就是该镜头的光圈标定值与实际值不符了,实拍用什么组合是换算问题.(所以用俄罗斯非EF接口头一样没问题)
3:用长焦端测光,用广角端实拍问题不大.因为测光范围内的亮度与你的镜头摄角无关!但与摄距有关(因大气透视关系).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摄距变化是不大的,可以忽略.
4:理论上与此有关的问题还是有的,如镜头的渐晕散焦等,NIKON的3D测光就考虑到了摄距与测光的关系,但一般说来问题不大,有时间咱们再单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3-8-14 16:4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3-8-14 16:4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1.204.294.8528
  • 邮箱:163adv@gmail.com
  • QQ:179091654
    移动客户端:即将开放
    关注我们: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