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凤仪报道)温哥华首份具系统性及以来自中国内地的十六至十八岁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报告昨日公布,报告结果显示有关当局需要加强内地学生对温哥华教育制度的认识、鼓励他们多结交说英语的朋友,多参与校内及校外的运动和课外活动,相信会有助解决他们在新环境中所面对的学习及融入主流社会问题。 该报告由温哥华市府社会规划部拨款,并联同中侨互助会、温哥华教育局及温哥华公园局合作进行。此项名为「来自中国的青少年-初探在温哥华受教育及融入社会的需要」 (Youth From China - A Preliminary Look at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Needs in Vancouver)的研究报告,在本年四月及五月期间进行。研究员向温市最多年龄介乎十六至十九岁中国学生就读的邱吉尔中学(Sir Winston Churchill Secondary School),展开问卷及单对单面谈,在学校教育、家庭及交友、学校运动及康乐活动、自我形象、社区及对未来展望六方面,探讨这些中国学生在新环境中所面对的挑战。 来自中国的研究员李小平,亲身体验过中国及加拿大两种不同的文化及教育。她指出,受访的中国学生,都是高中生,他们普遍对加国教育存正面观感,认为功课量较少、学习环境较佳、入大学的竞争较少及有较多机会学习新事物等,不过由于他们的英语欠佳,难以融入主流。 她说:学业上学生对ESL很不满,认为此课程既没有学分,又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只令他们没有学习冲劲;学生达不到学业目标,往往容易沮丧,令自我形象愈形低落。同时,由于他们英语欠佳,不懂加国各项运动的赛例,所以亦鲜会参与校内的运动,对社区中心的康乐活动也不留意,只结交同声同气的同学,经常流连玩乐场所,恶性循环,令他们更陷于迷失的境况,愈难融入加国社会。」 她续称,这些青少年,多年来受著中国高压教育制度薰陶,现时在新环境要以自律及轻松的方式学习,反而会难以协调,加上语言及文化障碍,导致他们不会参与社区活动。由于很多中国学生在到加国前,对加国教育制度一无所知,令他们没有心理准备接受新挑战。 研究结果建议,学校当局有需要寻求其他学习模式,推动中国学生的学习冲劲,让他们更快融入加国学制;学校、公园局及社区组织应加强合作,定期为年纪稍长的学生举行跨文化式的社交康乐活动;学校及社区中心应合作,举行介绍加国体运的活动,让新移民学生及土生学生一起参与,促进文化交流;定期设立沟通工作坊,增强ESL学生家长与校方及社区组织的联系;计画筹委会将定期为ESL学生,举办认识温哥华今昔的活动,协助他们增加对社区的认识。 温哥华市府社会规划部发言人黄永安表示,四个有关机构约在八个月前派出代表组成委员会,开始筹备这项研究。目前已向格拉德斯通中学(Gladstone Sec.)、温德米尔中学(Windermere Sec.)、威尔斯亲王中学(Prince of Wales Sec.)发出问卷,等待回应。是次研究虽然只在一间中学进行,受访的学生又样本不多,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与温市及低陆平原其他海外留学生的问题相信亦大同小异。这研究是一个开始,稍后将会把研究范围扩大进行,以确保温市其他学校的中国学生,也有类似的经验及关注。 来自中国内地的青少年留学生数目,在前年大幅上升后,温哥华公立中学近年接收得最多的,仍是来自中国的学生。 [DISABLELB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