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1-2 09:08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
买新屋装修,或是给旧家来个改头换面,做些适当翻修及装饰,不少人都会选择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包给装修(装饰)公司来搞定。《房地产周刊》提醒您,虽然外包可以让你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前期的挑选工作一定要擦亮双眼;一些容易让你上当的心态,更是要不得……
盲目轻信:被“大公司”迷惑
一般消费者普遍缺乏专业的装修知识和经验,因此很容易被一些打着“大公司”旗号的不法装修公司迷惑而上当受骗。
在华人消费者协会每年接到的投诉中,家居装修服务方面占的比例不小。其中一个常见的投诉理由,就是:装修公司的广告做得怎样怎样好,使得他们挑选了这家公司。但事实上根本名不符实,因而在服务质量、价格上等都感觉到了被骗。
这事儿,怨谁呢?对一些“吃亏”了的消费者的确感到同情,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公司做广告,都有权利请专家来包装策划,而任何广告,都会对外宣传对商业有利的方面。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有双慧眼,在挑选装修公司或装饰服务团队时,不但要看广告,更要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实在性进行分析及调查研究。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选择一些“大公司”,应该就不容易被他们骗了吧?所谓的“大公司”,到底如何定义?这个“大”,是它自己吹嘘包装出来的,还是由真正的实力来打造支撑出来的?若是后者,大胆放心地去追;但如果是前者,劝您还是早点掉头,别再为它表面的光鲜亮丽而留恋不已。
有几类所谓的“大公司”最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赖。一是一些打着国际、国家、省市或大型建筑装饰组织机构牌子的公司;二是信口吹嘘自己是有多少资质的公司;三则是在广告中“自封”拿过多少奖、获过多少荣誉的公司。要避免找这些所谓“大公司”而吃的哑巴亏,最好在与装修公司洽谈之时,检查它们的“硬件”,如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获奖原件及真实的客户设计装修案例。
如果这间公司是某个大公司的下属部门公司,你也需要查看相关的公司资料,千万别置信复印件!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不正规企业,会作假他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当然,从其办公营业场所(公司办公室)的规模场地、从业者的素质等,也都可以大概窥探
出该“大公司”的真实水准。
样板间的魅力:在现实中“打折”
装修或装饰公司,一般都会做一些样板房来给客户免费参观。许多消费者看了以后都非常满意,不少人一激动、幻想着自己以后的家也能如此“完美”而当场签订合同。但当装修装饰完毕后,却发现无论是质量,还是出来的感觉,都与样板房相差甚远,大呼上当。《房地产周刊》提醒您,有钟意的样板房做参照,当然是件好事儿。不过千万不要因为有了这个参照物,就什么都置之不理了。在家装公司为你家做施工/改造时,一定也要定期去亲自监督,看一看他们用的材料、设备、及公司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你总不想他们的偷工减料,在你入住以后才被慢慢发现吧。如果你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或与想象中有所差别,也可以提醒设计师或施工人员及时做出修改调整,确保整个装修装饰过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熟人介绍:“面子”压力带来的损失
尽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难题,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无法避免。在家居装修前请朋友推荐介绍,或是找熟人来帮忙“杀价”,殊不知最后反被装修公司来个“宰熟客”,不仅价高、质量差,耽误工程期限,一旦发生纠纷,碍于朋友熟人的面子,更让吃了亏的你被动。因此,在装修装饰时,尽可能还是不要找熟人朋友,如果一定要用熟人推荐或保举的装修公司,也必须做到“亲兄弟,明算帐”,在洽谈时就把预算、设计、相互间的责任权益等都明确下来;签订正规的合约,图纸等也一个都不能少,避免日后纠纷的产生。
图便宜:凭报价选公司
精明的装修公司,都会在装修装饰报出的价格中给消费者设下很多圈套,因为他们深知在“钱”这方面,还是不少人最关心的。现实的确是这样的。不少消费者都会“货比三家”,同时到几家装修公司询问,最终挑选一个报价最便宜的公司。当时大概觉得水平、质量都差不多,低价让自己占了便宜,但由于各公司之间有太大产别,规模、管理、材料、施工水平都影响价钱,而你在短时间之内也无法了解辨别,因此“价格是王道”的匆匆决定最终还是会让你上当受骗。
一般好的装修公司或家装团队都是明码标价,在价格上不会轻易大幅下调。如果一家装修公司轻易允诺“在报出的价格的基础上给你减少百分之二十”等等之类的好话,那可就要引起警惕了,因为说不定他们就会在材料或工艺上另想“方法”,或“节省”材料或降低质量。一般装修公司正常的优惠幅度应该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
因此您一定要记住,价钱不是越便宜越好。我们不是在买菜,装修这种大事,需要的是质量。所以在讨价时要掌握分寸,在自己的底线范围内适当地让装修公司合理地挣到赢利,才能确保装修工程的质量,和该公司对你的装饰翻新项目的用心。
太草率:签订合同不精细
许多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发生纠纷后,才发觉当初没有注意装修/设计/装饰合约上的某些内容而就草率签字,如此一来,在问题出现后,消费者就处在了非常被动的位置。一位网友在某论坛上发的一个帖子,就用自己“不细心”而吃的亏来提醒其他朋友,签协议,请细心过目后再落笔:
在一般正规的家居装修工程合约中,装修公司每耽误工程期限一天,就要被扣除工程总款的3%。但他签的这家装修公司将这个项目改成了“违约赔付甲方3%元”故意省略了“工程总款“这4个字。结果装修公司误工一天,只需赔偿该消费者3分钱。好在工期没有延误太长,否则试想即使装修公司“无故耽搁工程期限”六个月以上,客户在那儿干着急却也得不到合理的权益损失上的保障。在国外,合同协议大部分还都是英文的,对于华人消费者来说就更需留意。签订合同何谓“一字千金”,老生常谈却还是要提醒您必须认真审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