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1-2 09:08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
罗伯特·索耶近影。 (资料) 加拿大作家罗伯特·索耶带着两本新书《触发》和《人性的分解》在上海书展举行首发式。在科幻小说界,索耶是三大主要奖项——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的大满贯得主,全球有此殊荣的作家不过八位。来上海,他不仅为新书宣传,也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和北美科幻”为题参与上海国际文学周对谈。
索耶的忠实读者不少,整整一天里,甚至有远自内蒙古赶来的科幻迷全程跟随。但索耶却坦陈,在英语世界,科幻小说的读者群正在萎缩,“十几岁的青少年读科幻,长大就不感兴趣了。”他把自己视为科幻小说的拯救者,而拯救之径是让科幻与现实发生更多关系。在他看来,科幻是一种技法,以天体物理、古生物学、机器人、信息理论等各种科学门类为隐喻手段,对人类社会当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评论,从而让人们产生思考。他总结,科幻要对社会现实发生作用,作为现实的镜像,科幻作家有自己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索耶多次入围科幻界最高奖雨果奖,战绩有输有赢,唯有输给《哈利·波特》的那次令他至今耿耿于怀。
“《哈利·波特》不是科幻,更可气的是,获奖的J·K·罗琳甚至都没来颁奖现场。”科幻与奇幻之分,索耶给了一个简单标准:科幻是“有可能之事”,而奇幻是 “绝不可能之想”,二者泾渭分明。而奇幻小说大热,并“抢”走科幻小说的读者,索耶认为,社会环境是一大原因,“奇幻小说中大多有非黑即白的善恶二元论。奇幻小说的这种绝对性更符合欧美读者的心理需求。”
“北美科幻从欧洲工业革命而来,而现在,中国正经历着自己的工业革命,中国的科幻事业会比北美发展得更迅速蓬勃。”索耶看好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科幻作品还没有在英文世界出版过,但我听说我在美国合作的出版商即将出版刘慈欣的《三体》。”
2007年,索耶曾受邀参加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奇幻大会,“那一次,我认识了很多中国同行,与他们交流。我们有一个相同的信念,科幻小说中的任何思想实验都有可能激发社会的探索。我期待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被尽快介绍给英文读者。”
|
|